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男科 | ![]() |
泌尿外科 | ![]() |
婦科 產(chǎn)科 | ![]() |
不孕不育 | ![]() |
兒科 | ![]() |
骨科 | ![]() |
肛腸 | ![]() |
耳鼻喉 | ![]() |
眼科 | ![]() |
口腔 | ![]() |
皮膚病 | ![]() |
性病 | ![]() |
肝病 | ![]() |
心血管 | ![]() |
常見疾。 感冒 肺結(jié)核 前列腺炎 頸椎病 便秘 痔瘡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壓 冠心病 中風(fēng) 糖尿病 痛風(fēng) 老年癡呆 癲癇 陰道炎 乳腺增生 無痛人流 牛皮癬 白癜風(fēng) 淋病 腫瘤 |
1 資料與方法
1.1 一般資料:60例抗rRNP抗體陽性患者中,男性4例,女性56例,年齡12~64歲,平均(32±10)歲。
1.2 抗rRNP抗體的檢測方法及陽性判斷標準:以兔胸腺提取物作抗原免疫印跡法(WB)[4],如同時出現(xiàn)38 000、16 500、15 000三條帶判斷為抗rRNP抗體陽性;以Hep-2細胞作抗原間接免疫熒光法(IIF)[5],胞質(zhì)呈黃綠色熒光判斷為胞漿抗體(ACYA)陽性。
1.3 分析內(nèi)容:抗rRNP抗體陽性的疾病組成;兩種檢測方法結(jié)果比較;SLE患者抗rRNP抗體與臨床表現(xiàn)相關(guān)性。
1.4 統(tǒng)計學(xué)處理:采用χ2檢驗。
2 結(jié) 果
2.1 抗rRNP抗體陽性的疾病組成:60例抗rRNP抗體陽性患者中SLE 55例,占91.7%;系統(tǒng)性硬化病3例,占5.0%;混合性結(jié)締組織病及多發(fā)性肌炎各1例,各占1.7%。
2.2 WB與IIF兩種方法檢測結(jié)果比較:60例WB法抗rRNP抗體陽性血清中IIF法ACYA陽性者僅33例(55.0%);38例ACYA陽性血清中,抗rRNP抗體陽性33例(86.5%),其余5例中4例抗SSA陽性。
2.3 抗rRNP抗體與SLE病人臨床表現(xiàn)相關(guān)性:見表1。
3 討 論
rRNP抗原由分子量分別為38 000、16 500、15 000的磷酸化蛋白組成,主要存在于細胞質(zhì)中,抗rRNP抗體的檢測方法較多,Bonfa等[5]研究表明:在這些方法中,對流電泳、免疫沉淀法及IIF法敏感性均較差,其中IIF法特異性也不高;只有WB及ELISA兩種方法是既敏感又特異的方法。本組病人同時運用WB及IIF兩種方法進行檢測,發(fā)現(xiàn)WB法抗rRNP抗體陽性血清中IIF法陽性者只有55.0%,而IIF法ACYA陽性者雖86.5%出現(xiàn)WB法抗rRNP抗體陽性,但也可與其他細胞質(zhì)抗體如抗SSA抗體相關(guān)。說明檢測抗rRNP抗體WB法更敏感、更可靠。
盡管文獻[4,6]報道及我們的分析均發(fā)現(xiàn)抗rRNP抗體偶而也可出現(xiàn)在其他結(jié)締組織病中,但多數(shù)研究表明抗rRNP抗體主要見于SLE患者,本研究也發(fā)現(xiàn)60例抗rRNP抗體陽性患者中55例為SLE,占91.7%。在SLE早期ANA、抗dsDNA等抗體陰性時,抗rRNP抗體即可出現(xiàn)[7],因此對這類SLE患者的早期診斷尤其具有重要價值。
文獻報道抗rRNP抗體與狼瘡中樞神經(jīng)受累,尤其精神癥狀明顯相關(guān),但本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抗rRNP抗體陽性組中樞受累發(fā)生率雖較陰性組高,但未達統(tǒng)計學(xué)顯著意義,其與SLE中樞受累究竟有無相關(guān)性有待進一步積累資料并進行隨訪研究。